戚聿东:整体渐进改革——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模式与路径
发布时间:2008-10-15|作者:栏目:学术评论点击:

搜狐财经10月11日讯 中国工业经济学会成立30周年庆典暨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10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会议中心举行。搜狐财经为您带来现场网络直播,以下是文字报道: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戚聿东:我只讲三个观点。首先,今年是改革开放30年,也是国有企业体制改革30年,不可否认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那么取得中国奇迹的改革领域主要是发生在竞争性产业领域,就垄断行业来讲遍布了14个大行业,就这些广阔的领域来讲,我们的改革总体来讲还没有改。

其次,即使在竞争性的产业领域,我们看到在去的巨大产业成就的同时,在竞争性产业当中这些国有企业领导人的产生一致(机制),特别是“一把手”的产生机制主要还是组织和人事来任命的,这就决定了竞争性领域的双重属性,经济人加政治人,也就是说它既要为市场负责,更要为市长负责,在中国最主要的是要为市长负责,那么他们会把这种属性延伸传递到企业内部,所以导致了中国的企业不可能是完全市场经济条件下真正的企业。

我得出一个观点,即使是已号称未取得巨大改革成功的竞争性领域,我国的企业改革还远远没有到位,最重要的改革,就是组织人事制度还没有改,特别是为一把手的企业家,他们由于是组织、人事任命的,像新浪董事长段永基的一句名言,“谁任命我,我就对谁负责”。大家可想而知这种机制在企业内部的传导,整个企业还不是我们所说的完全的经济人属性,这个属性决定了它的目标、运行机制跟我们所说的新的规范的市场经济还不接轨。

再次,垄断的产业经济的改革。从1994年开始我们就在这个领域启动了改革,但14年过去了,我们发现对这么一个难度极大的改革,我们只是在引用竞争这个命题上做文章,即使就竞争本身而言,竞争模式有着多种多样的模式,另外产权模式、制度模式、运营模式、竞争模式、价格模式、规制模式,都在根本上很深层次上决定了垄断行业改革的绩效。所以14年来我们只是在竞争领域做文章,而忽视了其它5个方面的改革,这就使得我们垄断行业的改革不可能真正的深入下去。

所以我和我的同事们提出一个命题,在垄断行业上如同竞争性改革一样,既不是战略性决定成败,也不是细节决定成败,而是系统决定成败。

(责任编辑:陈兴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