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邵丹娜博士参与浙江《暴雨强度计算标准》编制
发布时间:2020-07-11|作者:栏目:本院要闻点击:

 

受气候因素影响,近期我国多地迎来持续性暴雨天气。据中央气象台统计:从今年6月1日至7月7日,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6次强降雨过程,长江流域平均降水量超过1998年同期数据。其中湖北东部、安徽南部局地,在过去的10天里,累计雨量超过了600毫米。浙江省自进入梅雨季节以来,多地正经受着持续强降雨的考验,已有4个区县发布暴雨橙色预警,5个区县发布暴雨黄色预警,省气象局于7月7日将重大气象灾害(暴雨)应急响应调整至一级。连续性降水也使得城市排水等市政基础设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鉴于此次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长、累计雨量大,影响范围广,且极易引发的次生灾害,多个城市及时发布暴雨预警并启动防汛应急响应。

我院水务监管研究部长期从事城市供水与污水处理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监管、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治理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及政策研究,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以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多项省部级以上课题,在国内外权威期刊上发表数十篇学术论文,出版学术专著近10部,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多项,并有多篇研究报告获得国家领导人和省部级领导批示。邵丹娜博士作为水务监管研究部主要研究人员,长期跟踪城市暴雨强度设计计算及水灾害防治策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有影响的研究成果。我校是主要起草单位、邵丹娜博士作为主要起草人的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暴雨强度计算标准》(DB33/T1191-2020),将于2020年8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院水务监管研究在服务政策决策中又发挥了新的重要作用。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暴雨强度计算标准》简况

描述已自动生成

2020年3月,浙江省住建厅批准印发了关于公布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暴雨强度计算标准》(DB33/T1191-2020)(以下简称《标准》),自2020年8月1日起施行。我院邵丹娜博士作为主要起草人参与此项标准的编制工作。作为浙江省首个暴雨强度计算标准,该标准的出台解决了浙江省暴雨强度计算数据割裂、标准不一的问题,为保障地区城市安全,推进城市雨水综合治理和有效管控,提升城市室外排水工程规范设计和内涝管理决策的科学性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标准编制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结合浙江省的地理区位、气候及水文条件,分析全省各地暴雨强度计算存在的问题,综合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立足浙江省城市建设短板和发展需求,开展标准的制定和完善工作。

《标准》共计三章,两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和符号、暴雨强度计算、浙江省暴雨强度公式、浙江省最大降雨量空间分布等。其中,《标准》囊括浙江省下辖75个县市区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以及各市、县(市、区)2008-2017年30min及120min最大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图。《标准》编制融合了气象和水文数据,确保了样本序列的完整性和公式编制的科学性。在公式修订的过程中,着重考察了城市降雨在空间上的差异性。通过水文和气象数据的比对校核,结合地区实际降雨特征和城市发展需求,进一步修正了因选样方法不同、站点迁移以及空间差异导致的公式误差。

在编制暴雨强度计算公式的同时,《标准》附有浙江省各市、县(市、区)(以乡(镇、街道)为单位)2008-2017年30min及120min最大降雨量的空间分布图,这也是此项标准的最大特色和创新点。基于样条函数法绘制形成的降雨等值线图,大致反映了近年来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情况。各地设计人员在实际使用暴雨强度公式的过程中,可参考适用于城区汇水要求的典型历时30min和120min的降雨分布,对雨水量计算做出适当调整,进而提高工程设计的精度。

城市街道与高楼大厦的景色描述已自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