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下午,浙江财经大学中国政府监管与公共政策研究院(简称“浙财监管智库”)举办了2025年第八期“浙财监管学术沙龙”。本次沙龙特邀英国剑桥大学亚洲与中东研究学院东亚学系副教授张玲,作了题为《气候变迁、人类世、地球工程:一个环境史学者的跨学科追求》的学术讲座。讲座由浙财监管智库常务副院长金通教授主持,校内教师及博士、硕士研究生参与交流。

张玲教授从个人学术经历出发,分享了其从文史哲背景转向环境史研究的跨学科路径。她指出,环境史不仅关注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影响,更致力于在“地球尺度”上重构历史叙事,打破以人类为中心的史学传统。她重点介绍了“人类世”(Anthropocene)这一地质年代概念及其引发的学术争议,并引申出“资本世”“种植园世”“克苏鲁世”等批判性视角,强调应从多物种、跨物质的维度重新思考历史主体。
在谈到研究方法时,张玲教授提出“大地历史”(Earth History)的研究框架,主张将水、岩石、土壤、气候等非人元素纳入历史书写,关注物质之间的互动与共生关系。她以新安江流域的地质与生态变迁为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垂直维度(如地层堆积、水文变化)理解长时段的环境演变,并指出历史学者应在伦理层面反思人类与地球的未来关系。

在互动环节,多位师生围绕北方经济衰落的环境因素、水利工程对生态的影响、非人类中心主义的方法论意义等话题与张玲教授展开深入讨论。浙财监管智库裘丽老师从生态人类学角度补充了物种叙事(如白鱀豚)在环境史中的价值;有学生从经济学视角提出自然—人—自然的循环影响路径,张玲教授回应指出,历史变迁具有不可逆性与偶然性,人类应警惕对控制的过度自信。
金通教授在总结中表示,张玲教授的讲座不仅拓展了环境史的研究视野,也为跨学科合作提供了重要启发。他强调,学术研究应具备“灵魂拷问”意识,从根本问题出发推动理论与方法创新。
本次沙龙拓展了环境史与公共政策、水利工程、经济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对话空间,为智库师生提供了一次深入思考环境、历史与人类未来的宝贵机会,体现了浙财监管智库推动前沿交叉学术讨论的平台作用。
(撰稿、编辑:张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