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坚:中国宏观调控是朵奇葩 政府管制太多了
发布时间:2013-03-28|作者:栏目:学术评论点击:

宏观调控不应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

搜狐财经:宏观调控应不应该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假如政府要听取老百姓的意见,但老百姓并不是专业人士,这样的情况下是不是政府就不必考虑百姓的声音?

孙立坚:我们一直在说宏观政策是会让老百姓感受到的政策,而今天中国的问题不是宏观调控的问题。如果宏观政策得不到市场的理解,或者得不到老百姓的理解,宏观政策的效果会大大折扣。从这个意义上说,宏观政策想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不和老百姓沟通好,完全是没效果的。

听老百姓的意见,不等于是专家、政府或决策者让位给不懂行的人指挥今后政策的走向。就拿美国来说,庞大专业队伍支撑的美联储决策,目的是什么?是跟老百姓沟通。跟老百姓的沟通是去告诉他们你要做什么,不是说你谦虚的问他。问不懂行的人,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简直是荒唐的事情,是完全错误的沟通。不管政策做不做,但也要有沟通,遵守让大家看得懂的原则,老百姓就很清晰了。现在欧美的沟通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类把自己做事的原则告诉老百姓,一类把自己做事目的告诉老百姓。

搜狐财经:您认为中国目前沟通的障碍在哪里?

孙立坚:举例货币政策来说,中国的难点在于货币政策没有独立性。央行设置货币政策委员会,却听不见去建议。如果央行做法正好和委员的想法不谋而合,他们就会说是听取了建议,除此之外是不会听进去的。为什么央行的货币政策没有沟通好,比如国务院、国资委要拉动经济的增长,按道理拉动经济增长是由市场推动的,由银行决策把钱放给谁。而我们却是国家制定,国资委说了算。国有企业、央企说你让我做事不给钱,国资委就出来了,央行货币随之放出来,下面自然就没有钱了。于是,老百姓根本不认这些。钱下来搞城镇化老百姓都在骂,城镇化到后来就是高楼化,到后来就会打破18亿亩的耕地红线,这是没法跟市场沟通的,是一个大政府行为。

搜狐财经:现在调控和市场对接的还不够?

孙立坚:是无法沟通。现在要做的是政府要放权。让货币政策独立,不要到后台上,前台说钱没有了就发钱,前台说钱太多了就收钱。政策制定者自己都不知道未来要做什么,因为事情没有发生,只有等到市场都发生了他才知道要做什么。他们是听不进去任何意见的,他们今天的地位,决定了他们是后台工作的人。纠偏中国宏观调控左和右出现过度摇摆的问题,他们永远是在后面扫垃圾的人。中国的货币政策不像美国,沟通目的是要引导市场的发展。

今天中国的货币政策不是告诉我们市场有好处,而是政府决定了产业发展方向。前台说需要钱支持的时候,就出现地方土地财政、地方债问题,过度投资“铁公鸡”现象糜烂,只要前台要就给,压根不是和市场沟通的发展模式。

中国很问题都因政府管得太多

搜狐财经:如果现在让您给宏观调控做一个制度设计,您认为如何操作才是最完美的?

孙立坚:首先,就是不要调控。其次,要把经济发展的方向盘交给市场。不要说这会引起产能过剩。交给市场以后,企业如果产能过剩就死掉了,不存在产能过剩。只有政府引导企业,财政补贴多,反正是用国家的钱多生产点东西,没有责任心,才会出现光伏产业过剩的现象。如果让市场正常的竞争,今天东西卖不掉他就会死掉,也就会转变套路去运营。然后,政府管什么事情?只管管一件事,市场上出现了不正常的出牌,要管这种不公平的竞争。今天最不公平的竞争就是垄断,一定要打破垄断。国有企业和央企,资源性行业垄断的现象,包括政府资源倾向于国企和央企大政府的做法助长了垄断,这要坚决破除。交给市场竞争,恢复到市场的原理,老百姓的喜好反映在需求上,释放正常的信号给企业,企业就知道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怕的是企业知道该做什么,但他做不了。现在的情况是,信号出来了,应该做的企业不想做,因为日子过的好。不想去改变自己的垄断地位,以及高价赚钱的方式。最后,自然也就出现宏观调控纠偏的问题。

搜狐财经:您说首先要不调控,具体怎么理解?

孙立坚:目前中国最大的问题不是宏观调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市场活力不足。宏观调控在美国英语都无法翻译,没有这个概念。他们只有货币政策,管的是物价水平,金融体系稳定。千万不要再用货币解决一切问题,前面丢下的垃圾现在来清扫,老用宏观政策解决经济一会儿左一会儿右的问题,这是不对的。应该是市场竞争的生存自然纠偏,不是市场本来就存在的内在机制,不要相信所谓的中国式宏观调控。

搜狐财经:所有的调控都交给市场去处理?

孙立坚:今天中国出现的问题,是政府管得过多,导致成本的上升。物价上涨是垄断定价带来的价格上涨,并不是西方由需求过热带来的物价上涨。中国的需求偏冷是制度结构上造成的价格扭曲,不是货币政策管的事情。今天要做的事情不是宏观调控,而是要打破垄断,让市场重新把产业资本从金融的舞台拉回到产业舞台。所以,政府要放权,要减税。

至于福利,政府不要太多的无为工作。政府要做的,是让有正常工作能力的人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得到更好的就业机会。宏观调控的问题只有是市场机制出现失败时,才去进行宏观调控。

中国的市场失败是自己制造出来的,是人为造成的失败,和欧美国家的市场失败是两回事。发现了产业资本,都不愿意干产业。房地产这么赚钱,土地成本高,做产业找死,大家都去拿地,靠卖地赚钱,这就是人为造成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