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宪容:全面放开价格管制是金融体系改革最重要一环
发布时间:2013-11-10|作者:易宪容栏目:学术评论点击:

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市场期望很多,期望这次会议能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篇章。金融既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因此市场对三中全会出台重大金融改革政策的呼声很高。

笔者认为,当前中国的金融改革,主要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如何减弱政府对金融市场过多的干预与主导,真正形成以市场为主导的价格机制;二是如何防范中国金融市场的系统性和区域性风险。

我国金融体系有两大特征,一是以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银行业资产有144万亿元以上,占整个金融体系的资产80%以上。其中,五大国有银行又在银行业占绝对优势。二是政府对银行业实行严格的价格管制与规模管制。因此,只有对此进行重大的制度性改革,国内金融市场改革才能取得重大进展。

当前中国的金融格局,意味着政府对金融市场的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市场的价格机制上,当前国内金融体系各业表面上是由市场定价,比如有货币市场的拆借利率、有期货市场不同衍生产品价格等,但央行的基准利率却是一年期银行存贷款利率,金融市场上的价格都以此为基准而展开。对五大银行占绝对主导的金融体系来说,央行直接管制了银行的风险定价,也就意味着可对整个金融市场的风险定价或价格实行管制。

当然,7月份以来央行放开了对银行贷款利率的管制,希望以此来增强国内银行业自主风险定价的能力。对此,市场一片赞同,认为中国迈出了利率市场化最为重要的一步。而最近央行建立起的贷款利率基础利率报价机制,更是有人认为这是货币市场利率市场化向信贷市场的延伸,认为中国金融体系的价格管制已经剩下最后一步了,即银行的存款利率放开。但是正因为对存款利率不放开,在当前的金融市场环境下,存款利率不放开而贷款利率放开,实际上是向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注入更多的政策性资源。

在这样的条件下,银行业的成本是管制的并控制在最低水平,而银行的收益则可以自由定价。这样,对以五大国有银行为主导的银行业是最有利的,而最不利的是中小企业及广大分散的存款人。可以看到,正因为这种金融体系,前十年居民的存款利率有60%以上时间是处于负利率状态,社会财富就在此过程中被分配与转移,低成本、紧缺的金融资源就源源不断地流向了没有效益或低效益的国有企业或其它部门。可见,全面放开对国内金融业的价格管制,建立起市场主导的价格机制,是当前国内最为重要的金融体系改革。

其次,金融市场要发展,还得防范风险,特别是要防范系统性风险及区域性风险的发生。要做到这点,就是要做到如何让金融业为实体经济服务。当前国内金融市场,不仅不够成熟,而且与发达金融市场相比相差很远,而且金融业的本质也在异化。这种异化一是表现为金融业与实体经济服务越来越远,金融产品推出只是自身交易赚钱的工具。二是表现为所有的当事人都希望过度使用现有的金融体系,通过过度信用扩张来获得最大利益。

比如当前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现在这种状态,完全是这种信用过度扩张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把行为的风险转移给整个社会来承担,而收益归自己。不过,从历史的经验来看,无论是金融业远离实体经济还是信用过度扩张都是金融危机产生的根源。因此,要防范中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与区域性风险,重大的金融改革就得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

总之,市场期望十八届三中全会能够从上述两个方面入手,对中国金融市场进行重大的制度改革,以此引领中国金融业走向新的发展之路。